新闻中心

“火龙果”村长与“当代女愚公”不得不说的故事

2021-08-2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小店老板的儿子”张一春一直以来有着这样的抱负。作为一位知名企业家,他头上的光环有很多: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商惠民创始人兼董事长、北京市工商联副会长、朝阳区工商联副主席、北京榜样人物等等,就在2021年3月他还荣获了北京市委市政府评选的“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个人”称号,但其中最钟爱的还是“火龙果村长”的头衔。


这段奇特的缘分始于2018年的“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会上张一春联合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贵州省罗甸县麻怀村共同签署专项合作协议,在担任“名誉村长”的同时,也承担起逐步实现麻怀村农产品全品类在中商惠民全渠道上的销售。“产业扶贫是一份社会责任,社区电商是一份事业,都是一件很长远的事情,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张一春说。


 13年打通“幸福之路”

中地处麻山腹地的罗甸县麻怀村,土地破碎、喀斯特峰丛环伺,导致其产业无法形成规模化发展,但就是在这样的大山中,有一位被誉为“当代女愚公”的党支书邓迎香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不仅凿通了出山的隧道,还用奋斗创造了麻怀村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


曾经这里的“春天”却格外遥远,四面高大坚硬的石山,将小山村团团围住,阻挡了村民出山的路,也阻挡了麻怀发展的春天。在村委会旁的山下,有一条长216米的隧道,5分钟时间人们就能走完这条隧道,看到山外的世界,但为了这短短的5分钟,邓迎香和村民们却花费了13年。没有路,就没有出路,麻怀人,只能围在山里打转转,“那些年,我们祖祖辈辈吃够了没有路,走出不去的苦。”邓迎香回忆说,早上从地里割的白菜,背到市场时,已经蔫了,只能贱卖;山窝里的果子成熟了,只能烂在地里,没有小贩愿意进村收;村民的牛马,一年不晓得在山路上要摔死几匹。

邓迎香还记得1993年那一晚,夫妻二人背着深夜突发疾病的孩子翻山求医,还没等翻过山,孩子就停止了呼吸。邓迎香哭哑了嗓子,有了修路的念头。1999年,村民借着国家实施农村电网建设的机会,凑钱买来蜡烛、煤油、洋镐、大锤、钢钎等材料,三班倒,昼夜不休,终于在2000年正月,把山腰一个40米深的小溶洞凿成隧道,打通了出山的路,尽管隧道又矮又窄、通不了车,但出山的时间从两个小时缩短至15分钟,生活比之前便利了不少。

2010年,当邓迎香的女儿李琼披着沾满泥水的婚纱,弯着腰,狼狈地从山洞里走出来的时候,邓迎香决定要把山洞拓宽,“要像真正的隧道一样,能过汽车。”拓宽隧道一没钱二没物资,在村民看来,邓迎香的想法无异于天方夜谭。看见大家迟迟不动,邓迎香忍不住了。当年冬天,她一个人扛着大锤走进山洞,一声不响地干了起来,村民被邓迎香的执着感动,麻怀村又响起了“叮叮当当”凿洞的声音,终于在2011年,隧道高了、宽了,能过5吨的货车了,麻怀人终于可以轻轻松松地走出去了。


从此,麻怀村在发展道路上快步前进,成立了贵州迎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设罗甸创达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鹌鹑20万羽,种植香菇30万棒。村集体经济达50余万元,全村57户贫困户236人实现稳定脱贫。


 产销产销,没有销路可不行 

产业稳了之后,邓迎香辗转联系上了中商惠民,为麻怀村打开了“联市共销”的渠道。就这样,麻怀村的农特产品搭上了销售快车,借助中商惠民在全国社区超市、便利店资源,通过农超对接落实产业扶贫,帮助村里特色产品如火龙果、香瓜等特色农产品实现商业化、产业化的价值。


2018年7月31日,中商惠民精准扶贫项目——贵州麻怀村迎香牌红心火龙果正式上架。在发布会上邓迎香满怀情感地致欢迎词,她说农产品从农村到市场,中间的分级标准、仓储冷链、营销渠道、品牌包装是关键,中商惠民提出“公司+村镇+农户+基地&市场”的“4+1”开发合作模式结合了麻怀村的地理优势、农牧精品特产及相关自然条件,通过互联网平台流通渠道,为扶贫村镇制定产业化渠道对接,实现特色农产品流通及利润增长的双丰收。

担任麻怀村的“名誉村长”意味着间接性将企业与村落绑在了一起,张一春说,以麻怀村为试点开展产业扶贫,就是要在“准”字上下功夫。很多农村有好的农产品,但是没有更广的销售渠道,农村作为国家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光靠国家和一家企业去推进农村的发展远远是不够的,需要共同推进。“整个农村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它还是一个资源的孤岛。”传统的扶贫方式需要一个全资源的配置,包括生产、加工、市场以及销售等等,通过电商扶贫的方式,就解决了从传统资源孤岛往资源链的转变,从全资源配置到一个资源整合的转变,效率得到了提高,成本做到了下降,体验也得到了完善。


虽然身在北京,但张一春仍旧时时惦记着远在贵州的“村民”们。2020年2月,麻怀村引进500万投资注册了贵州迎香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辣椒制品生产线,“邓迎香辣椒”日产量10000瓶,均送往中商惠民在全国社区超市、便利店进行销售,市场反响好,产品供不应求。而在得知邓迎香已着手筹备第二条辣椒制品生产线后,张一春在2020年秋天又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专门考察了麻怀村重点产业发展项目——贵州迎香食品有限公司,调研生产车间、产能规模,对产品定位和市场拓展提出建议。



回到北京后,他又专门聘请设计师根据邓迎香的个人形象IP打造出新的“邓迎香辣酱”,他笑着说这款辣酱就好比自己的孩子,承载着他“传承传统手艺,传播家乡味道,传递共富舞台”的心愿。就如同以“惠生活·益民生”为使命的中商惠民在扶贫攻坚上的那份初心与坚持,如今已慢慢长成了参天大树。在他眼中,扶贫工作是一个立体化的工程,不仅仅局限在产品合作上,麻怀村只是个起点,辣椒酱也只是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村镇、更多的农产品,通过中商惠民走出去、富起来。



本文属中商惠民原创,申请文章授权请微信扫描下图二维码,

进入微信公众号“惠民视角”,后台回复“转载”,联系相关运营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